【抵达研究所的第一天傍晚,当我在晚餐期间向汪星悦问及得到新一笔外汇储备之后研究所准备做什么时,她给出的回答是:改变原有的、需要经过联席会议进行的补贴发放,而是通过设立基金的方式,把前往美、英、法、日、西德等国的通过由研究所和微羽集团联合在这些国家设立的留学基金进行发放。
按照她的理解,这样的办法不仅更好地做到专款专用,还可以把钱给到最需要的留学生手中,未来还会发放到在这些国家的其他并不由研究所派出的留学生之中。这既方便了优秀学生和贫困生的生活,也有利于希羽组研究所在这些学生中获得认同。
——孟武,1983.12.20】
此时,由于研究所的食堂早已完成了“明厨亮灶”改造,因此孟武可以清晰地看到厨房里发生的事,甚至可以听到一部分声音——
“……邓希冰、周莉莉,为什么做蔬果类菜品的时候不能过早地放盐,甚至有些菜不适合放盐?”
面对魏思齐的提问,被提问的两人分别回答“因为这会让细胞的渗透压失去平衡,导致蔬菜脱水”、“还会破坏掉蔬果中的维生素!”
魏思齐点头,随后宣布结束班前会,带着她们开始准备晚餐。
她看到了孟武等人,但并不在意,只是自顾自地正常备餐。
孟武观察着不远处的一切,向汪星悦问道:“你们食堂也有班前会的制度?”
“有什么问题吗?国外的餐厅都有类似的制度,这个制度在国内也不是没有,我们也有对外接待的服务,为什么不能有?”
说到这里,汪星悦指着食堂入口的牌子和冰箱,对孟武解释道:“放在入口的冰箱只有食堂工作人员可以使用,那里是留样区,你别因为偷吃而想着那里面的东西,会被处分和罚款的。门口的牌子上公示了食堂的所有工作人员。”
“不论是魏思瑜、邓希冰、周莉莉这样的全职职工,还是楚文、罗慧楠这样的兼职工,甚至是来帮厨的后勤中心主任莫钰雯——只要在我们这边工作,都会挂上牌子,标明姓名、年龄、职务以及可能拥有的职称。除此之外,食堂还有很多制度……”
周昕一边听着汪星悦对孟武解释食堂的制度,一边百无聊赖地看向周围,确认四周没有异常后,这才开始观察孟武的反应。
她注意到:孟武全程都在旁听,并且听得很认真,而且时不时地在做笔记。
然而,孟武听完后虽然基本理解,但仍旧有些晕晕乎乎的。
“垃圾处理、临期食物处置、无害化处理……连这些都考虑进去,你们的食堂……都这么复杂吗?”
“用希羽的话来说,‘咱们这边的食堂是这样,我们只要文明用餐就好了,可魏思齐她们要考虑的就多了’……”
然而,还没等汪星悦说完,魏思齐就已经准备好今天的晚餐,并亲自带着手摇铃从厨房走出,在用餐区走动——这表明食堂已经准备好出餐,用餐者可以开始排队了。
周昕和汪星悦随即一拥而上,带走了今天的六道菜——炒面、一道自选素菜(二选一)、两道自选花荤(三选二)、一道自选荤菜(二选一),以及稍显清淡的豆腐蛋汤。
除此之外,周昕选走了一瓶苹果汁,汪星悦则拎走了一瓶牛奶。
“孟武同志,盯着我们两个拿的饭菜看着干什么,赶紧拿啊……”
“你们这边吃的这些,是几乎无法在之前的几个单位里看到的饭菜,肉菜比例更是在某些时候看不见……虽然汪星悦对我介绍过大致情况,但没想到这里的三餐这么丰盛。”
孟武的发言让汪星悦一愣:“你去过的那些单位好歹也有每年上百万元甚至一千多万元的科研事业费,怎么会这样?”
听到这里,孟武的脸色立刻垮了下来:“上百万?这些钱包括了几百上千职工和家属的人头费、医疗费,还有各类从单位建成开始就已经有的补贴。还要想办法挤出一些钱给职工盖福利房——尤其是年纪比较大或者孩子正在读书的科研人员。”
“如果还要考虑国内外资料的采购的话,那就根本没钱改善伙食了,至于实验只能能省则省,尽量在理论上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减少花费。”
汪星悦更困惑了:“不对吧,伙食花费根本不可能是大头啊,以一个两百多人的研究院为例,如果每天的餐补现在是五角钱到一元钱……”
“餐补?什么餐补?”
“用餐补助啊,我十几分钟前跟你说过,我们研究所里吃饭不用票的。”
孟武对此更困惑:“那不就是大锅饭吗?”
周昕直接补充道:“我和乔伊出生的西德就有不少企业就有餐补,这是给劳动者的薪资的一部分。我工作过的一些舰船上也有类似的制度。”
“据我所知,这里目前是直接把餐补以实物方式发放,因而不额外发钱了——这种就像坦噶尼喀花生计划里的英国职工和当地劳工的区别一样,只是货币和食物的区别。”